杜甫 先帝侍女八千人,公孫劍器初第一。 五十年間似反掌,風塵澒洞②昏王室。 梨園弟子散如煙,女樂余姿映寒日。 玳筵急管曲復終,樂極哀來月東出。 老夫不知其所往,足繭荒山轉愁疾③。 【注】①大歷二年(767年),杜甫在夔州觀看了李十二娘舞劍器,回憶起開元年間公孫大娘舞劍器時的場面,時隔五十年,有感世事巨變,詩人寫了這首詩。②風塵澒(hòng)洞:指連年戰亂,烽煙彌漫。③愁疾:深愁。 14.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3分) A.第一句運用夸張手法,使人想到先帝時政治清明、歌舞繁華的盛況。 B.第一聯與第三聯形成對比,折射出了歷史的興衰和廣闊的社會內容。 C.第四聯寫到詩人樂極哀來的情緒變化,以月襯之為結尾的抒情張本。 D.全詩寫皇帝沉迷于歌舞,以致國運衰頹,詩人由此心憂,不知所往。 15.有人評價“五十年間似反掌,風塵澒洞昏王室”二句是力透紙背的詩史之筆,請結合全詩加以賞析。(6分) 參考答案 14、D 國運衰退不是皇帝沉迷歌舞所致,而是因為戰爭;詩人不知所往是因為時局動蕩、曲終哀來、見月心惶。 15、昔日宮廷舞伎,如今流落民間,詩人通過敘寫歌舞之事,以小見大,反映五十年來國勢因戰爭而衰的歷史。開元年間觀看公孫大娘舞劍器,如今時隔五十年,昔日的少年,如今的“老夫”,頓生時光流逝、人事蹉跎之感慨。國家動蕩,戰亂不斷,詩人同梨園弟子一樣,四處漂泊,不知所往,展現時局艱難、百姓流離的慘狀。
|
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