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軾 前瞻馬耳九仙山[2]。碧連天,晚云間。城上高臺[3],真個是超然。莫使匆匆云雨散,今夜里,月嬋娟。 小溪鷗鷺靜聯拳[4]。去翩翩,點輕煙。人事凄涼,回首便他年。莫忘使君[5]歌笑處,垂柳下,矮槐前。 注釋: 【1】詞人有自注云“丙辰十月,晚登超然臺望月作”。當時蘇軾已在密州為官兩年,即將離官別任?!?】馬耳九仙山:馬耳、九仙山均為山名?!?】高臺:超然臺,舊稱北臺?!?】聯拳:(鷗鷺)群聚的樣子?!?】使君:此作者自指。 14.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. 本詞開頭“前瞻”三句描寫的是眼中實景,寫作者登臺遠望,馬耳山、九仙山連綿起伏,聳入云間。 B. 本詞下片“小溪”三句寫了這樣的場景:溪畔鷗鷺安靜地聚在一起,偶或翩翩飛離,猶如點點輕煙。 C. 詞的結尾“垂柳下,矮槐前”兩句描寫的是作者曾經娛樂歌笑之處,含蓄地表達了虛度光陰的懊惱。 D. 本詞抒發了作者在即將離官別任時對密州山水的眷戀之情,同時也融入了些許人世滄桑的喟嘆感慨。 15. 下列詞句中“回首”的含義與本詞中“回首便他年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. 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。(辛棄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) B. 可堪回首,佛貍祠下,一片神鴉社鼓。(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) C. 無因轉還泛,回首眷前賢。(鮑泉《江上望月》) D. 小樓昨夜又東風,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。(李煜《虞美人》) 16. 本詞下片表現手法多樣。請任選其一,結合具體詞句簡要賞析。 【參考答案】 14. C 15. A 16. 答案示例:下片開頭巧用動靜結合的手法,描繪出靜謐美好的畫面。首先,蘇軾化用杜甫名句“沙頭宿鷺聯拳靜”,形象描寫了鷗鷺小溪聚集棲息的靜謐畫面;接著又以動襯靜,寫鷗鷺偶或翩翩飛離,猶如點點輕煙。尤其是鷗鷺的翩然飛離,似乎又暗喻作者的即將離去,含蓄地抒寫出依依不舍的眷戀之情。整個畫面動靜結合,極富有詩情畫意。 【解析】 【14題詳解】 本題考查詩句中詞語的含義。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結合上下文,把詞語放入語境中來理解。本題中,C項,不是“懊惱”,而是“留戀、眷念”。故選C。 【15題詳解】 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,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。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。解答此類題目,首先要審題,即明確題干的要求,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,參看注釋,逐句翻譯詩句,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,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,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,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,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,得出答案。本題中,A項,“回首”是回頭的意思,其他三項是回顧歷史的意思。故選A。 【16題詳解】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的能力。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結合文本的內容和詩人的情感態度,從詩句意思出發,進行分析總結。本題中,下片開頭巧用動靜結合的手法,描繪出靜謐美好的畫面。首先,蘇軾化用杜甫名句“沙頭宿鷺聯拳靜”,此句意思是: 小溪中的鷗鷺安靜的聚在一起,形象描寫了鷗鷺小溪聚集棲息的靜謐畫面。接著又以動襯靜,“去翩翩,點輕煙”的意思是:鷗鷺偶或翩翩飛離,猶如點點輕煙。離去時身姿翩翩,仿似升起的縷縷輕煙,此處寫動景。“人事凄涼,回首便他年。莫忘使君[5]歌笑處,垂柳下,矮槐前”的意思是:仕途多坎坷磨難,回首往事仿佛已隔千年。再難忘記這讓人流連忘返的山水美景,楊柳依依,槐樹蔥郁,讓人生憐。尤其是鷗鷺的翩然飛離,似乎又暗喻作者的即將離去,含蓄地抒寫出依依不舍的眷戀之情。整個畫面動靜結合,極富有詩情畫意。 17.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。
|
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