納蘭性德 催花未歇花奴鼓,酒醒已見殘紅舞。 不忍覆馀觴,臨風淚數行。 粉香看又別,空剩當時月。 月也異當時,凄清照鬢絲。 注釋 ①菩薩蠻:《菩薩蠻》,本唐教坊曲,后用為詞牌,也用作曲牌。亦作《菩薩鬘》,又名《子夜歌》、《重疊金》等。 ②花奴:唐玄宗時汝陽王李琎的小字。 ③殘紅舞:指花落。 ④覆:傾翻酒杯,指飲酒。 ⑤馀觴(yúshāng):杯中所剩殘酒。 ⑥粉香:代指鐘愛的女子。 ⑦“月也”二句:如今的月光也與當時不同了,只照著我的鬢發。 參考譯文 催促春花盛開的鼓聲一直還沒有停,酒醒之后已經看見落花紛紛揚揚。不忍傾杯一飲而盡這酒杯中殘余的薄酒。面對秋風,離情別緒頓生,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。 可愛的人兒阿,如今這離別又出現在眼前,寂空無所依,只留下一輪圓月,獨立天際,甚至就連這月亮也與當時我們在一起時不同,你看這凄涼的清光縷縷地照在我的青絲上,如何不催人淚下。 創作背景 清代中后期,詞人愛妻盧氏去世,詞人為了紀念與哀悼亡妻,于是寫下了這首《菩薩蠻》。 賞析 《菩薩蠻·催花未歇花奴鼓》是清朝詩人納蘭性德的一首詞。上闋寫道盛宴即將落幕,情意也已闌珊,即將面臨離別的人不忍飲盡杯中殘酒,胸中藏無限眷戀,臉上有別淚數行。下闋言置身別后的此時,此時伊人業已離去,天卜徒留清輝一輪。 這首詞通過臨別前和臨別時的環境以及心理描寫,來渲染相思之情。上片通過臨別前飲酒與心緒不寧的矛盾心態,下片更進一步,通過寫馬上要離別時,突然感到物非人非的強烈情感,表達了面對離別而無法自禁的劇烈情感變化。 上片情感表現還在自控的范圍內,最多是愁腸百結而“不忍覆余觴”,實在不能忍受心中痛苦也只是“臨風淚數行”,或許情人問起,她可能還會忍住說是眼中吹進了沙子。 下片就顯然增強了情感。眼看馬上所愛的人就會很難再看見一次,情感上難以忍受,原本物是人非都已是催人肝腸寸斷的了,她卻說就連物也并非原來的物了,天上那輪見證過你我二人愛情事實的圓月也突然冷酷無情起來,這營造了一種極大的內心恐懼感、寂寞感、空虛感。 這首詞中“催花未歇花奴鼓”句引了唐代玄宗時人物李璉的典故。他是大唐睿宗皇帝嫡孫,是唐朝宗室讓皇帝李憲的長子,正由于他是讓皇帝的長子,所以被封為汝陽郡王。他小名叫花奴,是個長得面容俊美姣好的美男子,并且音樂能力很強,可謂才貌雙全。他還擅長弓和羯鼓,聰明敏捷。眾所周知,唐玄宗也是歷史上一個極富藝術修養的皇帝,在音樂舞蹈方面都是行家,身邊有個多才多藝、才貌雙全的美男子花奴,玄宗當然對他很是喜歡,并曾親自教他音律,據說玄宗還親自教授他羯鼓。 這首詞寫思戀、寫離別,本身用詞也巧,典故也大有可玩味處,真可讀可感:花奴不鼓,唯見殘紅飛舞,前歡不再,而其悲則無窮,讀之慘然,起身無緒,悵然若有所思。
|
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