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pre id="p17tt"><track id="p17tt"></track></pre>
<track id="p17tt"></track><track id="p17tt"><ruby id="p17tt"></ruby></track>

          <big id="p17tt"><ruby id="p17tt"></ruby></big>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當前位置: 首頁 > 詩詞品讀 >

          納蘭性德《眼兒媚·中元夜有感》“一池萍水,幾點荷燈”全詞賞析

          來源:海博學習網 www.kiamaartstrail.com    發布時間:2016-07-20 15:51
          眼兒媚·中元夜有感
          納蘭性德
          手寫香臺金字經,惟愿結來生。蓮花漏轉,楊枝露滴,想鑒微誠。
          欲知奉倩神傷極,憑訴與秋擎。西風不管,一池萍水,幾點荷燈。

          注釋
          ①中元:指農歷七月十五日。舊俗民間于此日有祭祀亡故親人的活動,是日于水上放荷燈,以奠亡靈。道觀作齋醮,僧寺作盂蘭盆會,唐韓鄂《歲華紀麗·中元》:“道門寶蓋,獻在中元。釋氏蘭盆,盛于此日。”
          ②手寫二句:謂親手寫佛經,為的是乞求與亡故的愛妻再結來生。香臺,佛殿之別稱,即燒香之臺?!毒S摩詰經》:“有國名眾香,悉以香作亭臺樓榭。” 金字經,佛經?!赌鲜?middot;何敬容傳》:“大同元年三月,武帝幸同泰寺,講金字三惠經。”唐元稹《清都夜境》:“閑開蕊珠殿,暗閱金字經。”
          ③蓮花三句:蓮花漏,古代一種計時器;。唐李肇《唐國史補》:“初,惠遠以山中不知更漏,乃取銅葉制器,狀如蓮花,置盆水之上,底孔漏水,半之則沉。每晝夜十二沉,為行道之節,雖冬夏短長,云陰月黑,亦無差也。” 楊枝,楊柳之枝條。又,指佛語“揚枝水”,即喻指能使萬物復蘇的甘露?!稌x書·佛圖澄傳》謂:石勒“愛子斌暴病死,……乃告澄。澄取楊枝沾水,灑而咒之,就執斌手曰:‘可起矣!’因此遂蘇。” 鑒,審察、辨明。此三句意謂想默數著漏滴、露滴來表明我的心意是否真誠。
          ④欲知二句:意謂想要知道我供奉神明,又傷心至極的心情,惟有這秋日里的荷燈可以證明了?!{訴,即憑說,辨明之證據。秋擎,指所放之荷燈。




          賞析
          《眼兒媚·中元夜有感》是清朝的一首詞,作者是納蘭性德,通過引用“手寫香臺金字經”和“蓮花漏轉,楊枝露滴”兩則佛教典故,語帶雙關,既點明自己此刻身在佛殿,一心向佛,又是在向佛祖袒露自己的心意,描述了七月十五“中元節”詞人的感受,抒發了作者的悲慟之情。七月十五,要做道場,要祭祀亡故的親人了。這當時詞人的妻子盧氏去世不久,納蘭容若(納蘭性德)此詞,正為悼亡而作。
          “手寫香臺金字經”,香臺,就是佛殿里燒香的臺子,代指佛殿。金字經,是用金泥來抄寫佛經。按說佛祖不會稀罕金銀珠寶,但人心如此,金泥寫經和金泥漆佛像這類事情便長久以來形成了傳統。有史家曾經疑惑過:史料上記載的那么多金子怎么后來都不見了?答案是:大部分都被用來抄寫佛經和漆抹佛像了。一次用的金子雖然不多,但架不住蔚然成風、年深日久呀。時至近代,為亡人抄寫金字經的傳統還在,還不是只抄一遍,要多多抄寫的。迷信不迷信的另說,這畢竟是人的心意所在,精誠所至。
          接下來的“蓮花漏轉,楊枝露滴”,也都是佛教的典故。蓮花漏,是一種雅致的時鐘,具體的說法就很不一致了,一說惠遠和尚因為山中不知更漏,所以用銅片做成蓮花形的容器,底下有孔,放在水盆里,水從底孔里慢慢滲入,滲到一半的時候容器就會沉下去。一晝夜會沉十二次,是為十二個時辰。楊枝,就是楊柳枝,我們最熟悉的佛教當中的楊柳枝應該就是觀音菩薩手持凈瓶,瓶中插著的那一枝楊柳枝了。觀音菩薩有時會把楊柳枝從凈瓶里取出來,滴上幾滴瓶中的甘露,馬上就可以起死回生。——這樣的事在正史里都有記載,《晉書》里說石勒的愛子石斌暴病而死,石勒請來高僧佛圖澄,佛圖澄用楊柳枝蘸了些水,灑在石斌身上,又念了一段咒語,然后便一拉石斌的手,說:“起來吧。”死去的石斌果然就起來了。
          納蘭容若(納蘭性德)用這兩則佛門典故,語帶雙關,既點明自己此刻身在佛殿,一心向佛,也是在向佛祖袒露自己的心意。“蓮花漏轉,楊枝露滴,想鑒微誠”,想想這個畫面,確是感人的一幕。
          “欲知奉倩神傷極,憑訴與秋擎”,下片開始,語意轉折。奉倩,即荀奉倩,也就是“不辭冰雪為卿熱”那個典故的主人公。荀奉倩和妻子的感情極篤,有一次妻子患病,身體發熱,體溫總是降不下來,當時正是十冬臘月,荀奉倩情急之下,脫掉衣服,赤身跑到庭院里,讓風雪凍冷自己的身體,再回來貼到妻子的身上給她降溫。如是者不知多少次,但深情并沒有感動上天,妻子還是死了。
          荀奉倩的妻子死后,大家前去吊唁,只見荀奉倩“不哭而神傷”。這五個字真是傳神的描繪,最適合為之作注的也許要算晚年的約翰·克里斯朵夫聽說葛雅麗齊之死的那一幕了:葛雅麗齊的死,使所有的朋友們產生了對一向感情奔放的克里斯朵夫的強烈擔心,但是,“一天晚上,在高蘭德家里,克里斯朵夫在琴上彈了差不多有一個小時,他盡量地發泄,忘了客廳里都是些不相干的人。他們都不想笑他,這些驚人的即興把大家聽得惶惶然不知所措。連那般不懂其中意義的人,心里也難過極了;高蘭德甚至含著眼淚……克里斯朵夫彈完了,突然轉過身來,看到大家激動的情形,便聳了聳肩膀,大聲笑了出來”。
          葬禮上的哭,既是心里的悲傷流露,也是一種禮的儀式。忘記了儀式,超出了悲傷,這種情緒便已經到了極至,是會成為殺手的。笑的人很快就死了,神傷的人很快也死了。他們的哀慟也許難以被人們理解,但他們就是那樣地哀慟著。
          “憑訴與秋擎”,擎通檠,是燈柱,代指燈燭。秋擎,即秋燈,宋詞有“又怕便、綠減西風,泣秋檠燭外”。“欲知奉倩神傷極,憑訴與秋擎”,這也是悲哀以至于無情的言語。
          結語更是無情:“西風不管,一池萍水,幾點荷燈”。荷燈,是荷花形的小燈,浮在水面,中元之夜民俗以荷燈祀鬼,這般景象現在已經罕見了。納蘭容若(納蘭性德)以西風、萍水、荷燈作結語,以“不管”二字冷冷帶出,見得人之神傷無感于物,花自飄零水自流,無悲無喜,哪管旁人的哀傷呢。以冷語結悲情,愈見悲慟。




          相關閱讀

          品讀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原文與翻譯賞析
          品讀《夢李白》杜甫
          唐.李白《將進酒》全詩翻譯與視頻賞析
          白居易《賦得草原送別》原文分析品讀
          品讀《任光祿竹溪記》 唐順之【明】
          陸游《釵頭鳳·紅酥手》宋詞翻譯與視頻賞析

          有幫助
          (0)
          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? 市委书记玩老妇无删除小说
          <pre id="p17tt"><track id="p17tt"></track></pre>
          <track id="p17tt"></track><track id="p17tt"><ruby id="p17tt"></ruby></track>

                  <big id="p17tt"><ruby id="p17tt"></ruby></big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