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pre id="p17tt"><track id="p17tt"></track></pre>
<track id="p17tt"></track><track id="p17tt"><ruby id="p17tt"></ruby></track>

          <big id="p17tt"><ruby id="p17tt"></ruby></big>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當前位置: 首頁 > 詩詞品讀 > 品讀經典詩詞 >

          品讀《任光祿竹溪記》 唐順之【明】

          品讀《任光祿竹溪記》 唐順之【明】
           

          唐順之(1507—1560),文學家,字應德,一字義修,武進(江蘇常州市)人。1529年(嘉靖八年)會試第一,授庶吉士,調兵部主事,后轉吏部。1533年(嘉靖十二年),任翰林院編修,校累朝實錄。后罷官入陽羨(今江蘇宜興)山中,讀書十余年。倭寇蹂躙大江南北,他以職方郎中視師浙江,親身出海,多次擊敗倭寇,擢右僉都御史,巡撫鳳陽。1560年(嘉靖三十九年)渡海過焦山,在通州(今江蘇南通)去世。著有《荊州先生文集》。

          任光祿竹溪記(1)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余嘗游于京師侯家富人之園,見其所蓄,自絕徼海外奇花石無所不致(2),而所不能致者唯竹。吾江南人斬竹而薪之,其為園,亦必購求海外奇花石,或千錢買一石、百錢買一花,不自惜。然有竹據其間(3),或芟而去焉(4),曰:“毋以是占我花石地(5)!”而京師人茍可致一竹,輒不惜數千錢;然才遇霜雪,又槁以死。以其難致而又多槁死,則人益貴之。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:“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!”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嗚呼!奇花石誠為京師與江南人所貴,然窮其所生之地(6),則絕徼海外之人視之,吾意其亦無以甚異于竹之在江以南。而絕徼海外,或素不產竹之地,然使其人一旦見竹,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師人之寶之者。是將不勝笑也。語云:“人去鄉則益賤(7),物去鄉則益貴。”以此言之,世之好丑(8),亦何常之有乎!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余舅光祿任君治園于荊溪之上(9),遍植以竹,不植他木。竹間作一小樓,暇則與客吟嘯其中。而間謂余曰(10):“吾不能與有力者爭池亭花石之勝,獨此取諸土之所有(11),可以不勞力而蓊然滿園(12),亦足適也(13)。因自謂竹溪主人。甥其為我記之。”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余以謂君豈真不能與有力者爭,而漫然取諸其土之所有者;無乃獨有所深好于竹,而不欲以告人歟?昔人論竹,以為絕無聲色臭味可好(14)。故其巧怪不如石,其妖艷綽約不如花(15),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(16),不可以諧于俗(17)。是以自古以來,知好竹者絕少。且彼京師人亦豈能知而貴之,不過欲以此斗富,與奇花石等耳。故京師人之貴竹,與江南人之不貴竹,其為不知竹一也。君生長于紛華(18),而能不溺乎其中,裘馬、僮奴、歌舞,凡諸富人所酣嗜,一切斥去。尤挺挺不妄與人交,凜然有偃蹇孤特之氣,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。而舉凡萬物,可喜可玩,固有不能間也歟(19)?然則雖使竹非其土之所有,君猶將極其力以致之,而后快乎其心。君之力雖使能盡致奇花石,而其好固有不存也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嗟乎!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貴也哉!吾重有所感矣![1]

          作品注釋

           ?。?)光祿:官名,光祿寺卿或少卿。任氏未詳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)絕徼:極遠的邊地。徼,邊界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)芟:鋤除。去:去除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)是:這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)窮其所生之地:探求它的原產地。窮,徹底追求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)去鄉:離開本土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)世之好丑,亦何常之有乎:這兩句是說,世人對于美丑的看法,是不固定的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)荊溪:水名,在江蘇南部,經溧陽、宜興,注入太湖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)間:間隙。這里指偶然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0)土:這里指本土,本地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1)蓊然:叢密的樣子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2)適:《廣韻》:“適,樂也。”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3)臭(xiù)味:氣味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4)綽約:柔美的樣子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5)孑孑然:形容孤高的樣子。偃蹇孤特:偃蹇,高傲的樣子?!蹲髠?middot;哀公六年》:“彼皆偃蹇,將棄子之命。”杜預注:“偃蹇,驕傲。”孤特,孤高、獨立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6)諧:協調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7)紛華:指富貴繁華的生活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8)而舉凡萬物,可喜可玩,固有不能間也歟:這兩句是說,只要人們喜愛某種東西,那就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阻止他對于那種東西的追求。間,間隔,阻止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?。?9)然則:既然這樣……那么。[1]

          作品譯文

            我曾經游觀過京城世宦富貴人家的亭園,見那里收藏的東西,從極遠的邊地到海外,奇異的花卉石子沒有不能羅致的,所不能羅致的只有竹子。我們江南人砍伐竹子當柴燒,筑園構亭也必定購買尋求海外的奇花異石,有的用千錢買一石,有的用百錢買一花,并不吝惜。然而如有竹子占據在當中,有時就將它砍去,說:“不要讓它占了我種花置石的地方”。但京城人如果能覓到一竿竹子,常常不惜花費數千錢來購買;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,便又都干枯而死。正因為它的難以尋覓而且又多枯死,人們因此就更加珍愛它。而江南人中有人譏笑他們說:“京城人竟把我們當柴燒的東西視為珍寶。”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嗚呼!奇花異石誠然為京城與江南人所珍愛。然而追溯它們的產地,則邊地和海外人看待它們,我想也與竹子在江南沒有什么大的區別。而邊地海外,或許是從不出產竹子的地方,假如讓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,我想他們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愛和看重它。這種情況恐怕是笑不完的了。俗語說:“人離鄉則愈賤,物離鄉則愈貴。”如此說來,世上的美丑好惡,又有什么不變的標準呢!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我的舅舅任光祿君在荊溪的邊上構筑了一個亭園,到處種竹,不種其它的花木。竹林間造了一座小樓,有空就與客人在那里吟詩嘯歌。他偶然對我說:“我不能與有勢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勝況,單獨在這里取山地本來所有的東西,可以不化費勞力而使滿園蒼翠蔥蘢,也足以自適。因此自稱是竹溪主人。請外甥為我記述一下吧。”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我認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與有勢力者攀比,而隨意取其當地所有;恐怕還是對竹獨有特殊的愛好,而不愿意把它告訴別人吧?過去有人談論竹子,以為它決沒有動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愛。所以它奇巧怪異不如石,妖艷柔美不如花,孑孑然有如高傲獨立的士人,不能與塵俗混同合一。因此自古以來,知道珍愛竹子的人極少。那么京城人難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愛的嗎?他們不過是想用此與別人爭夸富貴,如同用奇花異石向人炫耀一樣。所以京城人的珍愛竹子,與江南人的不重竹子,他們同屬于不知竹是一樣的。任君在繁華紛鬧中生長,而能不沉溺其中,衣飾車馬僮仆歌舞,凡是富貴人家所沉湎嗜好的,一切摒斥而去。尤其是方正剛直不隨意與人交往,凜然有高潔獨立之氣,這正是任君對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。世上可喜可玩的萬物,原有不能割舍的?那么雖然假使竹子不是這里的土地所有,任君也將竭盡其力予以收集,然后心里才高興。任君的財力雖然使他能盡量尋覓奇花異石,然而他的愛好本不在此啊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可嘆??!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為人貴重,對此我重新有了感受了。[




          相關閱讀

          毛澤東《沁園春·雪》原文意思及視頻朗誦賞析
          《古詩十九首》全文品讀
          品讀賀敬之《桂林山水歌》
          柳永《雨霖鈴》宋詞原文翻譯及視頻品讀
          品讀朱自清《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》視頻解說
          品讀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原文與翻譯賞析

          ??
          有幫助
          (1)
          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? 市委书记玩老妇无删除小说
          <pre id="p17tt"><track id="p17tt"></track></pre>
          <track id="p17tt"></track><track id="p17tt"><ruby id="p17tt"></ruby></track>

                  <big id="p17tt"><ruby id="p17tt"></ruby></big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