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甫 力疾坐清曉,來時悲早春。 轉添愁伴客,更覺老隨人。 紅【 】桃花嫩,青【 】柳葉新。 望鄉應未已,四海尚風塵。 12.根據詩歌的題目判斷,本詩可以歸類于( )。(2分) A.送別詩 B.詠物詩 C.酬和詩 D.拜謁詩 13.請選擇你認為最恰當、最精彩的一組詞語填入詩歌的空白處,并說明理由。(6分) A.映、照 B.愁、怨 C.走、過 D.入、歸 (1)我的選擇是( )。 (2)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。 參考答案 12.(2分)C 13.(6分)(1)D (2)【答案示例1】頸聯寫的是歲序更新,桃嫩柳青,春色堪娛。和題目中“早春”二字呼應,表明寫詩的時候剛剛入春,所以“桃花”“柳葉”剛剛長出來,“紅”“青”兩種顏色只是初露端倪,與這種狀態最吻合的動詞就是“入”“歸”,從冬天剛轉到春天,所以“紅色”和“青色”似乎和人一般,也剛從外面回到“桃花”和“柳葉”身上,運用擬人的手法,賦予人格化,形象地寫出了“桃花”的“初紅”,柳葉的“初青”,照應了“嫩”和“新”,同時富有動態美。頸聯以樂景寫哀情,用初春富有生機的畫面,反襯詩人的年華老去,歸期無日的感傷。而A項中的“映”“照”雖然表明了“桃紅柳青”,但缺少情趣,不夠生動。B項中的“愁”“怨”雖然采用了擬人手法,但是與初春的氣氛不符,更像寫暮春。C項中的“走”“過”雖然有動態感,但是與“初春”不符。 【答案示例2】“入”和“歸”寫出了桃花剛剛變得紅艷,柳條才開始泛青的狀態。與題目中的“早春”相照應,又和后面的“嫩”“新”相吻合,“走”與“過”無法表現桃花柳條新生的特點。同時“歸”“入”化靜為動,使畫面充滿生機,而“映”“照”沒有這一效果。頸聯以春天生機勃勃之景,反襯作者內心因年老、思鄉、戰亂等原因而產生的愁與悲,以樂景襯哀情,更顯其悲。而“愁”“怨”二字則過于直白。
|
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