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文英(宋代) 三千年事殘鴉外,無言倦憑秋樹。逝水移川,高陵變谷,那識當時神禹。幽云怪雨。翠萍濕空梁①,夜深飛去。雁起青天,數行書似舊藏處。 寂寥西窗久坐,故人慳會遇,同翦燈語。積蘚殘碑,零圭斷璧,重拂人間塵土。霜紅罷舞。漫山色青青,霧朝煙暮。岸鎖春船,畫旗喧賽鼓。 【注】據嘉泰《會稽志》卷六:梁時修禹廟,唯欠一梁,俄風雨大至,湖中得一木,取以來梁,即“梅梁”也。夜或大雷雨。梁輒失去,比復歸,水草被其上,人以為神,魔以大鐵繩,然猶時一失之。 14.下闋中,“_______”一詞點明馮深居與吳文英的關系,“慳”的意思是____ 。 15.陶爾夫評價此詞“立意之高,也確有一份奇思壯采”,請你結合全詞談談你對陶爾夫評價的理解。 參考答案 14. 故人 稀少 15.①本詞雖為登高抒懷之作,但詞人不局限于個人悲傷情感的表達,而是將視角投向歷史、未來、民生,立意之高,體現奇思壯采。 ②詞人白日登臨,拋下個人情緒表達,聚焦廣大百姓,以“三千年事”表達對廣大百姓在憂患勞生中感受到疲敝的感傷。 ③用大禹的典故,對夏禹豐功偉績的贊賞與敬佩與憑吊。 ④“逝水移川,高陵變谷”點明世事變換、滄海桑田,表達詞人對世事變遷的感慨之情。 ⑤化用李商隱《夜雨寄北》的典故,詞人與友人志趣相投,際遇相似,此時同等禹陵,表達與友人久別重逢的欣喜。 ⑥詞人從個人的情感跳出,從景物著筆,對未來充滿了樂觀。 ⑦詞人從眼前的秋景想到春天的到來,透露出暮往朝來、時移節替,冬逝必定春來的人間哲理。 【解析】 14.本題考查學生分析、理解詩句內容的能力。 “寂寥西窗久坐,故人慳會遇”意思是:映著西窗,我們相向而坐,故人難得有這次意外的會面。“故人”一詞點明馮深居與吳文英的關系。 “故人慳會遇”,“慳”,稀少。 15.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。 本詞雖為登高抒懷之作,但詞人不局限于個人悲傷情感的表達,而是將視角投向歷史、未來、民生,有一片“靈氣行乎其間”,而且“立意”之“高”,“取徑”之“遠”,確有一份“奇思壯采”。立意之高,體現奇思壯采。 “三千年事殘鴉外”七個字,把讀者引進蒼茫古遠的意界。“三千年”之下一個“事”字,則千古興亡故事,乃大有紛至沓來之勢矣。而又繼之“殘鴉外”三個字,就“殘鴉”而言,當登臨時之所見。禹王不復生,前功不可尋,猶如殘鴉影沒,天地蒼茫,然則何地可為托身之所乎。詩人借用大禹的典故,表達了對夏禹豐功偉績的贊賞與敬佩與憑吊。同時,三千年事,無限滄桑,詞人白日登臨,拋下個人情緒表達,聚焦廣大百姓,以“三千年事”表達對廣大百姓在憂患勞生中感受到疲敝的感傷。 “逝水移川,高陵變谷,那識當時神禹”,與“三千年事”相應,故知其“倦憑秋樹”之時,必正兼有此三千年之滄桑感在也。禹王宏愿偉力,然而其當年孜孜是矻矻所疏鑿,欲以垂悠悠萬世之功者,其往跡乃竟谷變川移、一毫而不可識矣,故曰“那識當時神禹”。點明世事變換、滄海桑田,表達詞人對世事變遷的感慨之情。 “寂寥西窗久坐,故人慳會遇,同翦燈語”,始寫入馮深居,呼應題面“與馮深居”四字。此三句詞,乃化用李義山《夜雨寄北》“何當共翦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”之詩句,此三句,詩人與友人相向而坐,這次意外的會面實為難得,詩人與友人志趣相投,際遇相似,此時同等禹陵,表達與友人久別重逢的欣喜。 “霜紅罷舞,漫山色青青,霧朝煙暮”,彼經霜之葉,其生命固已無多,竟仍能飾以紅色、弄以舞姿;“漫”字有任隨、任由之口氣,其意若謂霜紅罷舞之后,任隨山色青青于霧朝煙暮之中。詩人以浪漫筆調,另辟新境。自情感之中跳出,別從景物著筆,對未來充滿了樂觀。 “岸鎖春船,畫旗喧賽鼓”,初觀之,不免有突兀之感。蓋前此所言,如“秋樹”,如“霜紅”,明明皆為秋日景色;而此句竟然于承接時突然著一“春”字以為籠罩之筆。蓋開端之“倦憑秋樹”,乃當日之實景;至于“霜紅罷舞”,則已不僅當日之所見,而是包容秋季之全部變化于其中;至于“山色青青”,則更透出暮往朝來、時移節替之意。秋去冬來,冬殘春至,年年春日之際,于此山前都可見岸鎖舟船,處處有畫旗招展,時時聞賽鼓喧嘩。詞人從眼前的秋景想到春天的到來,透露出暮往朝來、時移節替,冬逝必定春來的人間哲理。
|
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