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棄疾 案上數編書,非莊即老。會說忘言始知道。萬言千句,自不能忘堪笑。今朝梅雨霽,青天好。 一壑一丘,輕衫短帽。白發多時故人少。子云何在?應有玄經②遺草。江河流日夜,何時了。 [注]①朱晦庵:南宋大儒朱熹,晦庵是他的號。即世:去世。②玄經:揚雄的著作《太玄經》。 15.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 ) A. 老莊提倡“忘言知道”,一面卻又著書立說,可見他們自己也不能做到“忘言”。 B. 梅雨初晴表面上寫天氣,實際上暗示詞人對老莊哲學有了獨到的體會,豁然開朗。 C. 詞人晚年遠離官場,輕衫短帽,甘心隱居于山林丘壑之間,過著悠閑愜意的生活。 D. 這首詞上片寫讀書所感,下片悼念好友朱嘉,既富有哲理意味,又顯得情致深長。 16. 這首詞是怎樣表達悼念之意的?請簡要分析。 【參考答案】 15. C 16. ①直抒胸臆,用“故人少”直接表達對友人去世的傷感。②運用典故,稱道朱熹會像揚雄一樣留下不朽的著作。③運用比喻,認為朱熹的著作會像江河日夜奔流一樣傳之后世,表達對朱熹的敬仰和緬懷。 【解析】 【15題詳解】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理解和賞析的能力。 C.“甘心隱于山林丘壑之間”不當,結合詩人生平可知,隱居山林是無奈之舉。 故選C。 【16題詳解】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。 “白發多時故人少”,“白發多”是感嘆歲月蹉跎,有壯志消磨的隱痛,“故人少”則是見故舊凋零,健在者已經聊聊無幾了。此句直抒胸臆,一多一少充分表達了作者嘆己悼人的情懷。 “子云何在,應有玄經遺草”,先生已經逝去,可是無論去了哪里,都會像西漢學者揚雄(字子云)那樣,留下不朽的經典。這是運用典故,稱道朱熹會像揚雄一樣留下不朽的著作。 “江河流日夜,何時了”,就像江河日夜奔流,永不停息。運用比喻,贊揚朱熹的學術成就,像江河流日夜,何時了。表達對朱熹的敬仰和緬懷。
|
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