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組 年時酒伴,年時去處,年時春色。清明又近也,卻天涯為客。 念過眼光陰難再得。想前歡,盡成陳跡。登臨恨無語,把闌干暗拍。 14.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,不正確的兩項是( )( )(5分) A.這首傷春詞,實際抒發的是念舊懷人之情——舊地重游,景色如昔,可是往日的酒伴不能一同游宴了。撫今追昔,于是引起了對同游者的懷思。字里行間傳達出無限深情。 B.起首三句追憶往日的一次游宴。“年時”即當年。具體時間從后文可知為臨近清明。三句同用“年時”二字開頭,采用了頂針手法,加重了感情色彩,哀婉極致,卻也新穎別致。 C.任何人都曾有過歡樂賞心的事,但事過境遷,良辰不再,往日的歡快事,回頭來看就已是陳舊的痕跡。“想前歡,盡成陳跡”明顯緊承上句而來,且從中可以窺見《蘭亭集序》的影子。 D.詞的含義清晰,落點在告誡后人珍惜光陰,不要虛度年華,無所事事,正如白居易詩云:“百川東到海,何時復西歸,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” E.全詞語言平易精煉,通俗淺出,無矯揉弄作,一氣呼成。意境清幽,于淡雅中抒濃郁真摯之情。深沉哀婉,情韻悠長。 15.辛棄疾詞《水龍吟·楚天千里清秋》中有“把吳鉤看了,闌干拍遍,無人會,登臨意”一句,試與本詞結尾“把闌干暗拍”比較,談談兩詞表現手法與情感的異同。(6分) 參考答案 14. BD(B.“頂針”手法錯,“極致”錯,三句同用“年時”開頭,有哀婉成分,但沒到“極致”這個程度,從某個角度看,倒稍有“剛勁”之味。D.“落點在……無所事事”錯,全詞落點應在“恨”上;“白居易”也錯,“百川……”這幾句詩出自漢代無名氏的樂府詩歌行》。) (答對一項2分,答對兩項5分) 15. 手法相同:都是通過“拍闌干”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發雜的心情,刻畫人物形象(2分) 情感不同:本詞表現懷舊念友,感慨時過境遷的愁怨之情(2分,如果答成羈旅思鄉之愁也給分,關鍵點落在“愁情”上)辛詞表現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。(2分)
|
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