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惠無念,受恩莫忘。凡事當留余地,得意不宜再往。人有喜慶,不可生妒忌心;人有禍患,不可生喜幸心。善欲人見,不是真善;惡恐人知,便是大惡。 (節選自《朱子家訓》) 8.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。(2分) (1)自奉必須儉約 (2)器具質而潔 9.翻譯下面的句子。(4分) (1)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。 (2)施惠無念,受恩莫忘。 10.文中畫線句使用了怎樣的說理方式,闡述了什么道理?(2分) 11.你認為文中哪句話最具現實教育意義,請簡要說明。(2分) 參考答案 8、①供給;②質樸(樸素)。 9、①即使是半根絲、半條線,我們也要常想著這些物資的生產是很艱難的。②幫助別人不要記在心里,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記。 10、使用比喻和對比的說理方式,闡述了“做事要提前做準備”的道理。 11、示例: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”?,F在一些人浪費糧食的現象比較嚴重,可以此教育其珍惜糧食。 解析 8、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。 (1)句意:自己生活供給上必須節約。奉:供給。 (2)句意:餐具質樸而干凈。質:質樸(樸素)。 9、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。注意: (1)縷:線。恒:經常。維:是。 (2)施惠:施予恩惠,幫助別人。念:記在心上。莫:不要。 10、 本題考查論證方法的分析。“宣未雨而綢繆,毋臨渴而掘井”,意思是”凡事先要準備,沒到下雨的時候,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,不要臨時抱佛腳”,不要到了口渴的時候,才來掘井”。“未雨而綢繆“臨渴而掘井”是比喻說理,且“未雨綢繆”是正確做法,而“臨渴掘井”是錯誤做法,因此又是對比的說理方式,闡述了“做事要提前做準備”的道理。 11、 本題考查提出自己見解的拓展能力。“哪句話最具現實教育意義”,注意“最”字,雖然可以自由選擇,但要找出自己認為與當下現實關系最密切的一句,因此這道題也考查了學生對現實的關注。要選擇文中的一句話,然后聯系現實說明它的教育意義。比如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”,這句話強調了要珍惜糧食,針對當前糧食浪費現象,這句話最有教育意義?!吨袊鞘胁惋嬍澄锢速M報告》顯示,我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有1700萬至1800萬噸,相當于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。中小學校園食物浪費問題也相當嚴重,食堂里經常有只咬了幾口的饅頭就被扔掉的現象。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”,這兩句話教會我們愛惜糧食,因為有人為生產糧食付出了汗水,付出了艱辛。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還不算富裕,有些地方的人還吃不飽,我們應當謹記這兩句話,杜絕浪費,珍愛每一粒糧食。 參考譯文 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,先用水來灑濕庭堂內外的地面然后掃地,使庭堂內外整潔;到了黃昏便要休息并親自查看一下要關鎖的門戶。一頓粥或一頓飯,應當想著來之不易;即使是半根絲、半條線,我們也要常想著這些物資的生產是很艱難的。凡事先要準備,沒到下雨的時候,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,不要”臨時抱佛腳”,不要到了口渴的時候,才來掘井。自己生活供給上必須節約,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流連忘返。餐具質樸而干凈,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,也比金玉制的好;食品節約而精美,雖是園里種的蔬菜,也勝于山珍海味。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,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。 幫助別人不要記在心里,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記。無論做什么事,當留有余地;得意以后,就要知足,不應該再進一步。他人有了喜慶的事情,不可有妒忌之心;他人有了禍患,不可有幸災樂禍之心。做了好事,而想他人看見,就不是真正的善人。做了壞事,而怕他人知道,就是真的惡人。
|
||||||